“潇湘八景”原为潇湘洞庭湖一带的八处风景,是中国传统集称文化的起源。最初依附于诗画远播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周边国家,成为东亚共同的母题文化。中国的“潇湘八景”诗画大约于高丽时期(12世纪初)传入朝鲜半岛。从高丽朝的李仁老、陈澕的《潇湘八景诗》到朝鲜朝《匪懈堂潇湘八景诗卷》的群体赋咏,潇湘文化逐渐演化成一种符号溶入韩民族的血液之中。韩国八景诗中充斥着潇湘、衡阳、洞庭、君山、岳阳、岳阳楼等湖湘地名,娥皇、女英、湘灵楚客、渔翁、屈原等的潇湘典故,“落雁”“秋月”“渔舟”“渔村”“古寺”等潇湘景致,这些湖湘元素通过诗句,汇成一幅幅潇湘图像,在异国时空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