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3年-2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71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

    作者:武晓荣页码:212-214

    摘要:本文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课程自身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并提高教师自身思政教育能力;通过本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 72

    浅述互联网+背景下医护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渗透路径

    作者:王晓丽张婧王月亚页码:215-217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熟,多种新型教育工具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医护英语教学中来,使医护英语教学方式出现显著改变。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护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将互联网+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学生学习表现借助互联网+资源设计合理的思政元素渗透路径,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效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本文主要浅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医护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渗透路径。

  • 7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初探

    作者:王柳佳页码:218-220

    摘要:如何在隐性分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优化策略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学生学习动机的向好改善与学习效果稳步提升的双向促进,对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首先梳理了动机理论与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然后选取青岛工程职业学院22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某班和22级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某班组成的合堂班为实证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的现状,最后,基于实证调查结果,文章阐述了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激发与保持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优化策略。

  • 74

    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育改革对策

    作者:杨帆页码:221-223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教育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优化了现有的教学格局。针对教育领域与新媒体的融合,如何促进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育改革,已然倍受教育领域关注。因此,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育改革对策,提出了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建立教师团队、引入互动教学模式、更新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等对策,从而为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 75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改革与思考——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家庭教育课程研究初探为例

    作者:陈筱婕页码:224-226

    摘要:对于高校在校生来说,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媒体,已经深入学生及家长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影响。目前本校目前使用最多的学校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中,相对于通知公告、校园新闻、头条新闻、招生宣传等主题较少推松家庭教育类的推文、视频、微课等。在校内增加家庭教育针对学生的课程内容,对校外家长针对性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系列线上特色课程,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与实施。

  • 76

    双向传输策略下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途径之探讨

    作者:袁婷页码:227-229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培养,而是要把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并懂得如何使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用英语去交流和表达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向传输的目的。

  • 77

    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

    作者:高岚页码:230-232

    摘要: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也正在受到逐渐普及。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中有着各大高校设计推出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学习需求。利用互联网进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手段等,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还有部分错误引导信息,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要注意合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资源,加强自身技能的提升,重视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状况,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环境。

  • 7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题化课程思政案例探究——以流行病防控为例

    作者:刘晓梅詹晓琳张宣昊页码:233-235

    摘要:为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以流行病防控专题为切入点,设计了以基本传染数、检测灵敏度、病原检测、检测策略、诊疗方案为背景,结合统计规律性、贝叶斯公式、事件独立性、数学期望、假设检验四块知识内容,构建了六个课程思政案例,巩固和提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将辩证唯物主义观、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专业教学更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使思想引领更有温度、力度、高度,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 79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

    作者:莫青凤吴广页码:236-239

    摘要:在时代的推动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借助时代的东风去培养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能够兼顾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逻辑自洽、节奏自然的线下教学指导,文章经过问卷调查环节去深入的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不足,在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将这些不足进行优化,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并且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 80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机制研究

    作者:闫智博页码:240-242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之基石。高校开展常态化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有力抓手。面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内涵和新意蕴,要求高校深度剖析师德师风长效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断寻求破解之举。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导向,从立足新阶段、突出思想铸魂,善做引路人、强化师德教育,争做“大先生”、尊生爱生的视角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