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2年-15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71

    激起兴趣,焕发课堂活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李文彬页码:211-213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阐述高效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阅读兴趣、教授学习技巧和多样化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初中语文课堂成为知识的乐园,学习的快乐之地。

  • 72

    护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茹新陆晓毅洪宇凌吴梦管于程页码:214-216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22年6-7月选取浙江省内八所高校981名护理学专业学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共情能力、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均分为(106.61±16.932)分,护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在性别(t=-7.030,P<0.001)、为人处世风格(t=2.778,P<0.01)、人际关系(t=9.794,P<0.001)、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F=16.736,P<0.001)、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事业(F=23.535,P<0.001)、是否见习过(t=-2.468,P=0.014)这些因素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β=-0.055,P<0.001)、为人处世风格(β=0.010,P=0.001)、人际关系(β=-0.022,P<0.001)、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β=0.020,P<0.001)、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事业(β=0.009P<0.01)、是否见习过(β=-0.038,P<0.001)。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性别、为人处世风格、人际关系、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事业、是否见习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有显著影响。

  • 73

    高职院校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胡德成页码:217-219

    摘要:生物科学的科研投入近年来得到极大的加强,国内外生物科学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已成为比较热门的学科之一。生物科学技术与前沿已发生较大变化,围绕生物学开展的教学也应紧随科技前沿进展而适当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就大专学校的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促进生物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 74

    民间资本投入土地整治的思考及建议分析探讨

    作者:覃小芳页码:220-222

    摘要:土地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土地整治模式常常面临着财政资金不足、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逐渐成为提高整治效率、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本文旨在分析土地整治的价值,探讨传统土地整治模式的不足之处,列举推动民间资本投入土地整治的策略。

  • 75

    以文化人 匠心筑梦——浅谈构建和谐积极的优秀班集体

    作者:刘素静页码:223-225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构建和谐积极的优秀班集体。重点阐述了班规的制定方法,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要素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在构建积极班集体的重要作用。

  • 76

    数学课程思政与数学哲学的融合教学研究

    作者:吴俊周骁页码:226-228

    摘要:互联网共享性、便捷性使得课堂内容的跨媒介、跨时空成为可能。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典型的哲学属性,在互联网环境下,其与思政教学的关联性得到进一步拓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多个学科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教学改革方案,对基于数学哲学的课程思政体系进行了研究。回溯数学史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关注数学史话中的哲学思辨内涵,基于中国典型的、具有重大影响力大的数学理论探讨了数学哲学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基于历史沿革的数学课程思政与数学哲学融合教学模式。

  • 77

    “手脑并用,双手万能”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机理与实践研究——以《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为例

    作者:张静刘晓菲赵蓓蓓页码:229-231

    摘要:黄炎培培职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课程具有现实意义,对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为我们探索构建《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体系的路径开辟了广阔空间。本文研究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课程设计,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制定思政育人目标、实施教材改革、构建思政课堂、深化产教融合等方式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探索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实践路径,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真正落实“协同育人”。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课程中融入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是提升护生学习动机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些借鉴,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 78

    智慧财经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张丹页码:232-234

    摘要:双高背景下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建设智慧财经专业群成功的关键,两者之间密切关联,可有力促进群内专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出发,提出“引进”企业领军人才,校企深度合作和引导教师提升内涵意识,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师资队伍解决路径。

  • 79

    基于DIMT模式对科幻动画《心理测量者》的疾病隐喻和人技关系分析

    作者:傅之昊樊振亚页码:235-237

    摘要: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关于智能技术、未来发展和社会问题的科幻动画在世界动画市场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日本科幻动画《心理测量者》在思考人类社会和技术发展关系的动画作品中极具代表性,本文基于具有东方符号研究特征的DIMT模式分析科幻动画《心理测量者》中的疾病隐喻和符号特征,通过言、意、象、道之间的动态联系考察动画思想内核的表现过程,思考东方科幻动画的传播策略,为科幻动画传播的研究和我国科幻动画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 80

    数字化赋能-医学生本科教学思政改革时代新指向

    作者:孙海建朱雪雪邱丽颖页码:238-240

    摘要:数字化赋能在医学生本科教学思政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思政教育在医学生本科阶段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医学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结合习近平思想和我国的大健康理念,强调数字化赋能推动医学本科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意义。医学思政教育与大健康理念契合,是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并成为培养科学精神的关键。然而医学本科生思政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学生兴趣和接受度低、教师素质不齐等挑战。数字化赋能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数字化赋能融入思政教育改革,实现科技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医学人才,为构建健康中国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