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5年-9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61

    民族文化融入广西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机制——以公共管理课教学为例

    作者:刘卿斐李捷页码:182-184

    摘要: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不可忽视的价值取向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学生理解思政理论提供具象化解释和具体情境,唤起他们的情感认同。但是,民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调整教学理念、吸纳学生参与、注重环境育人等角度提出改进路径。

  • 62

    基于学、练、赛模式的小学体能教育实践与体能站构建探索

    作者:姚怡琨页码:185-187

    摘要:本文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在“学、练、赛”一体化背景下,探索小学课堂“体能站”组织与实施的可能性,构建以多种运动项目为载体的“学”、以循环练习“体能站”模式的“练”以及游戏比赛为手段的“赛”,形成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体能练习模式,旨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

  • 63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探究

    作者:李超翔李桥页码:188-190

    摘要:以数字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应然之举。高校需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评价等方面的优化革新;立足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现状,全面总结数字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存问题;明晰数字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原则,审慎把握二者之间的融合关系;在理念,制度等多个层面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 64

    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下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解琳页码:191-193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下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创新路径。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主要功能,其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下实践育人体系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与创新实践育人体系的路径,包括开展专项培训、提供实时指导、健全激励机制、打造志愿服务育人网络平台、实施志愿服务“五化”模式,以及优化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品质与实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 65

    科学家精神融入理科教学的实践和应用

    作者:陈亦许许秋红页码:194-196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家精神融入理科教学的实践和应用,通过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供的理论依据,详细阐述如何在理科教学中讲好科学家故事,培育科学家精神。

  • 66

    以劳启智 让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并进

    作者:陈钱祎页码:197-19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跨学科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为各学科的融合教学带来新的思路。数学作为智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其中渗透劳动教育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文化,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启迪劳动智慧,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现状,探讨推进两者融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 67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初中法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作者:顾军页码:200-202

    摘要:本文分析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本研究展示了议题式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法治意识,同时指出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包括平衡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结果强调,陶行知教育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

  • 68

    性别视角下“五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作者:张翊萱页码:203-205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别意识缺失的现象,挖掘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题的“五史”教育中的女性精神资源,以妇女解放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加快击破“高职+女性”双重身份特征群体的教育盲点,把“五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 69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路径探索

    作者:周暖开页码:206-208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地冲击着传统教育领域,特别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高职英语教师要借助人工技能技术,积极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实现数字化融合。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 70

    线损管理自动化的应用探讨

    作者:刘浩昌赵帜李东麟赵远页码:209-211

    摘要:在科技力量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线路损失控制方面,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线路损失控制方面的技术处理模式,以当前比较常用的测量自动化技术为对象,详细说明其在当前的线路损失控制中的实施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