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5年-6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51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作者:刘帅页码:151-153

    摘要:新课改认为,课堂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还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探究欲,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及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动性,以此来助力于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提升。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要充分意识到提问价值,并且确保课堂提问有效性,这样才能切实优化教学,而本文也是就如何有效提问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确保课堂提问价值得以发挥。

  • 52

    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衔接

    作者:刘炜页码:154-156

    摘要: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衔接涉及内涵、问题及策略。策略包括依据教材内容实现知识衔接,借助课堂教学提升能力衔接,培养学习习惯确保方法衔接,强化教师引导完善评价衔接,以及通过有效沟通促进交往衔接。这些策略旨在确保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过渡,提升教学质量。

  • 53

    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姜婷页码:157-159

    摘要:在初中阶段教育工作中,数学学科课程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考中重点考察学科之一。而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复杂程度、抽象化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其中,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解决当下教学难题,并且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直观,数学学习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这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和分析,望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54

    高职留守经历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

    作者:赵婉君页码:160-162

    摘要:国家认同研究的是人民对国家的态度,国家认同建设是稳定之基,留守人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人口现象,庞大的留守经历学生正进入高校就读,他们对国家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本文依托中国社科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项目数据开展分析,显示被调查院校中,高职院校留守经历学生高于本科院校。高职留守经历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普遍偏低,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后父母外出现象较多,多数学生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留给祖辈照看。虽然高职学生对国家认同度较高,但低于无留守经历学生。建议针对留守经历学生群体,在学校思政教育、国防教育、氛围营造等方面加强高职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 55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班助”模式构建

    作者:陆奕页码:163-165

    摘要:“班助”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不仅是新生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引领者”。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本文从以下三个方向构建了高职院校“班助”模式:全员育人——构建协同机制,全过程育人——优化培养流程,全方位育人——提升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班助”选拔、培训与激励机制,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 56

    来宾市武宣地区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调查研究分析

    作者:陈俊文熊海霖蒙智雷日环页码:166-168

    摘要:目的了解来宾市武宣地区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并展开分析建议。方法于来宾市武宣地区2022年9月-2023年10月期间展开研究样本数据的收集工作,应用方法为随机整群抽样法,共收集1843例研究对象数据,分析家庭养育环境调查问卷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男孩有942例,占51.11%,女孩有901例,占48.89%,男孩比例略高于女孩。在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中,高中或以下学历的占比最高,为78.78%,而大专/本科学历的占比21.2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中,高中或以下学历同样占比最高,为75.85%,大专/本科学历的占比24.15%。在调查的家庭中,城镇家庭占比40.31%,而乡村家庭占比59.69%。此外,家庭结构三代及以上家庭占比最高,为55.02%,二代家庭占比31.69%,其他类型家庭占比13.29%。在每日陪伴孩子时长方面,大部分家庭每日陪伴孩子时长超过2小时,占比65.82%,1-2小时的占比17.63%,少于1小时的占比16.55%。在家庭经济收入方面,年收入在15000-30000元的家庭占比为27.02%,年收入超过30000元的家庭占比32.23%,年收入少于15000元的家庭占比为40.75%,是其中最高者。在家长玩电子产品情况方面,大部分家长经常或偶尔玩电子产品,占比分别为26.7%和61.8%,从不玩的家长占比9.22%。在教养方式方面,耐心引导的教养方式占比最高,为43.68%,协商沟通和顺其自然的方式也占比较大,分别为22.19%和24.42%,放任自流和权威管教的方式相对较少。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方面,亲密的关系占比最高,为69.4%,和睦友爱的关系占比75.64%。在家庭氛围方面,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占比最高,为75.64%,平淡无波的氛围占比14.59%,其他类型氛围占比9.77%。结论来宾市武宣地区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在性别比例、家庭结构、陪伴时间、父母与孩子关系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长玩电子产品情况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 57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挑战和路径

    作者:陈俊臣页码:169-171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的创新,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具有实操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的职业院校应该顺应潮流,加强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借助技术赋能,弥补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且备受关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即便如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院校想要彻底实现数字化转型,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对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 58

    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研究

    作者:高明页码:172-174

    摘要: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趣味、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度融入其中,在趣味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进而增长自身音乐能力与审美情操,意义重大。本文即对此展开综合研究,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也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民族音乐的内涵入手,探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应用优势,最后重点分析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提出开发教学素材、创设导入情境、创设说课情境、创设欣赏情境、创设学唱情境、创设表演情境等具体对策,并配合案例展开说明,希望能够为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一定有益的参考资料。

  • 59

    接受式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希望感提升的干预研究

    作者:李佳宁页码:175-178

    摘要:目的:探讨接受式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希望感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一:大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情况调查。选取某大学580名本科生进行线上调查,采用《音乐喜爱情况调查表》进行测验。研究二:接受式音乐治疗的干预效果研究。选取某大学大二年级24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名学生,采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施测。实验组被试进行每周1次,每次90分钟,总计8周的音乐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8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后测。结果:①干预前后对照组的希望感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后的实验组希望感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③干预后的实验组希望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接受式音乐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希望感水平。

  • 60

    数智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培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作者:倪燕翎黄歌周峙程实页码:179-181

    摘要:数智时代要求工程人才具备更强的适应力、柔韧性和交叉综合性。湖北经济学院工程管理专业针对上述要求从知识体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个人心智四方面分析了FORGE卓越工程人才要素,提出“育-课-教-学-干研”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过持续的实践总结了思政、团队、资源建设;学习共同体组织和实践矩阵构建的实施路径,并形成了一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