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3年1月-2024年12月在本院肝胆外科参与临床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组(基于AI的教学模式),每组各包含40名护生,两组均连续教学4周,于教学结束后统一进行结课考核。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两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1.06±4.41)分、(89.58±3.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14±5.39)分与(82.19±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AI技术应用于基础护理教育可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促使护生考核成绩提升,还可改善护生的综合素养,获取更高的教学满意度。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旨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培养储备高素质刚需人才。本文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基于新工科建设,探索发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SCCS”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三全育人”、落实“协同育人”理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摘要:高职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职业能力培养,具有实践性和跨界融合的特点,对学生情绪调节和心理成长有着独特作用,而高职学生如今面临着学业定位不明确、职业焦虑加重等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难题,且家庭环境、校园文化生态、社会刻板印象等因素让这些问题更严重了。高职音乐教育能让学生沉浸于感官体验,从而疏导情绪物理化,借助叙事重构来修复心理创伤,依靠群体共鸣构建心理支持网络,要进一步增强高职音乐教育的作用,可构建“音乐-心理”双螺旋教学体系、打造沉浸式音乐心理疗愈空间、建立发展性音乐心理成长档案等创新策略,给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多元路径和科学支撑。
摘要:为更好地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南京邮电大学团委依托团中央团员队伍建设探索创新重点项目,在全校范围内探索设立团员先锋队、岗、站,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造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四类团团先锋,擦亮学校彰显团员身份的“团”字号先锋招牌,探索在学校“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用。
摘要: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更新与智能园林绿化系统的集成应用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更新与智能园林绿化系统的集成应用,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智能园林绿化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以及城市更新中的园林绿化需求,提出集成应用的策略与实践。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焦虑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最常见的问题。本研究使用通用量表基础上,研究家庭期望、学校服务等维度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师范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的心理焦虑情况,以及提出家校协同干预毕业生就业焦虑路径,对494名师范专业毕业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78.52%的学生表示择业时有焦虑,42.95%的学生表现出焦虑程度较高,应届生身份会加剧毕业生的心理焦虑,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表现出的焦虑与家庭的期望,对政策的认知不足,个人习得技能不足等有关。因此,提出“家-校-社”协同的视角的干预策略,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对于促进师范生健康成长与成功就业具有可操作性。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事代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该制度通过将人事业务管理与人员使用相分离,赋予高校更大的用人灵活性,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实证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高校无偿资助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发展需求,需借助勤工助学等有偿资助手段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但目前勤工助学存在助困范围不够大、与专业关联度低、培训指导不到位、激励效果不够强、育人功能不明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实施状况进行剖析,探索勤工助学管理、培养、激励、育人等运转模式,以构建物质帮扶,品质塑造,精神滋养和能力提升为一体的勤工助学长效育人机制。
摘要:本文以国有企业信访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时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从体制机制优化、数字化转型、职工参与机制等维度系统探讨提升信访工作质效的路径。研究发现,通过重构权责分配框架、强化技术赋能、创新职工参与机制,可有效提升信访事项处理效率与群众满意度。研究结果为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中国花卉文化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园林花卉》课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花卉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生态伦理建构、工匠精神塑造三个维度的思政教育价值,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方案。通过构建“文化-生态-职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框架,开发“花卉文化+专业教学”的实施路径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通过实践表明,该路径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生态责任感,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