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5年-16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51

    “情景创设实践”标准化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分析

    作者:陈胜兰杨一兰甘晓姚佩云页码:151-153

    摘要:目的构建一套“情景创设实践”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并在本院麻醉科进行临床护理试点教学,探究该标准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实效性。方法纳入本院麻醉科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接收的轮转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常规教学,观察组(n=30)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加用“情景创设实践”标准化教学。最后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HCANU)、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评估量表、出科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差异。结果教学前,两组HCANU和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评估量表评分结果比较,P>0.05;教学第15d、第30d,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本组内比较,各组教学第30d的上述评分结果均高于本组教学第15d时,教学第15d的上述评分结果均高于本组教学前,均P<0.05。观察组总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麻醉护理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实践”标准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教学成果,护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

  • 52

    多元化教学融入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韦明宋秦雯庞运芬页码:154-156

    摘要:病理学实验课程作为医学教育体系的关键实践环节,在临床思维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医学教育的单向知识传授具有灌入式教育的局限,亟需革新及突破,本文提出将多元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虚拟仿真)与过程性评估机制有机结合,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一套新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旨在实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动态追踪学习进程、系统培育临床决策能力三大目标。本文通过提出一套新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一套多维评价指标和实时反馈系统,有效地把多元化教学融入形成性评价中,不仅能提升病理实验教学效果,更为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 53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初探

    作者:韩荣页码:157-159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今,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在联系中外、传播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推动留学生个体发展,也能更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共同价值、共同利益的宣传推广。

  • 54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的运用探析

    作者:顾婷婷页码:160-162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现状与特性基础上,探究出其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的内在契合性、逻辑机理、教学效果及运用策略。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更为丰富、新颖的教学素材,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55

    安全技术与管理(轨道交通安全方向)专业“1+X”证书制度与课程教学融合路径分析

    作者:李妍页码:163-165

    摘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在于“1+X”证书制度与安全技术与管理(轨道交通安全方向)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1]。针对当前该专业存在的课程体系与证书标准衔接不畅、“双师型”师资不足、实践资源适配性差、考核评价协同性不强等现实挑战,本文深入剖析“1+X”证书制度与课程教学的互补契合点,提出基于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重构、“双师协同”培养机制、虚实融合资源开发、多元立体评价创新四条融合路径。研究表明,将课程设计为任务形式、推动校企师资联动、搭建场景化实训平台、实施“知识-技能-素养”三维评价,可显著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

  • 56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师角色转变的思考

    作者:宁枫根页码:166-168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弱化传统教学范式,教育边界趋向开放,同时引发知识组织方式、教学交互结构和课堂生态系统的深度重构,并且学科逻辑向多维交织转型,任务导向、数据驱动与情境生成成为课程构建的关键要素。鉴于此,本文提出提升教学效能、重构课堂交互、更新评价方式与建构合作机制的具体策略,构建多元嵌入式成长路径以回应新型教学生态的系统诉求。

  • 57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高校日语课程思政的文化自信建构路径研究

    作者:梁华宁页码:169-171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人才的重任。日语课程作为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承担起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任务,同时也应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通过日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全面培育文化自信。目前,讲好中国故事正在成为高校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向,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才能实现培育文化自信的目的,为高校日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高校日语课程思政的文化自信构建正在面临一定的挑战,教学内容整合利用效率低、教学实施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待提升、评价体系构建较为片面化等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等多个方面着手,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高校日语课程思政的文化自信构建路径,以供参考。

  • 58

    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祖少坡史晨曦张越袁晋页码:172-174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共识。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主要涉及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家畜、家禽以及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弘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符合“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发展观。本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非常契合课程思政的建设需求。本文聚焦动物保护及福利课程思政建设,阐述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必要性,提出具体、可行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及计划,培育出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富有爱心、责任感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 59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创新研究

    作者:董宪郎红娟胡雪慧刘淑娟页码:175-177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有实践性突出、护理操作繁杂等特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拥有坚实的理论根基和高超的实践技艺以及快速的应急能力,虚拟仿真技术借助计算机模拟手段构建出逼真的虚拟环境,能让学生在安全且无风险的状况下开展操作练习,对提升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有着关键价值。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其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转变为学生在课前研习理论知识,课堂上进行实践运用,借此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临床操作技能。鉴于此,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层面出发,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期望能为妇产科护理学的教育改革提供帮助。

  • 60

    大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常合友孙杰王寅同韩建页码:178-180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LLM)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深入探讨了LLM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构建“智能教学流程”、“智能评价体系”及“人工智能素养和伦理教育”的创新型全覆盖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LLM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本文通过对实践效果的深入分析,提出未来改进方向,为LLM在深化教学改革以及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